步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的古老村落,徽派建筑的雅致风格与绚烂秋色交相辉映,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“晒秋”画卷,与田园景色完美融合,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。
婺源县,这个被誉为“徽文化大观园”的地方,拥有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30个中国传统村落,古建筑遍布全县。近年来,婺源县依托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,以“全域皆景、村村是景、村景相融”的理念,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,创新性地推出了“景村”党建品牌,打造出“党建+全域旅游”的婺源模式,推动乡村全面振兴。
在保护古村落和古建筑方面,婺源县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。他们确立了徽派元素作为乡村风貌的主色调,通过“保徽、改徽、建徽”三步走战略,破解了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的难题。例如,在“改徽”工作中,全县8145幢非徽派房屋得到了改造提升;在“建徽”工作中,创新实施了前置审批机制,确保新建房屋符合徽派建筑特色。
同时,婺源县深化“景村”党建引领模式,构建了县、乡、村、组四级管理网络,县级干部挂点帮带传统村落,县直单位点对点帮扶,党员认领包保挂牌保护建筑,形成了共保格局。在文旅融合方面,婺源县积极探索“非遗+文创”“非遗+旅游”的深度融合发展路径,成功打造了油菜花海、“晒秋”民俗、古宅民宿等多个特色文化符号。

在生态保护方面,婺源县同样不遗余力。他们拓宽“两山”转化通道,以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,设立了多个党员服务“微岗位”,覆盖古街古巷、名木古树和溪流。在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,他们修复了生态岸线和裸露湿地,建设了小微湿地,成立了蓝冠噪鹛志愿护鸟队,擦亮了“月亮湾、蓝冠噪鹛”两张生态名片。
此外,婺源县还通过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中来。太白镇曹门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,他们整合了各类项目资金,新建了多个红色景点和设施,利用优质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了3A级景区,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。
在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质效方面,婺源县深入挖掘和利用自然生态、传统文化等特色资源,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新业态。他们涌现出了一批如“民宿之乡”西冲村、“写生之乡”理坑村等特色村落,带动了原住居民和文化创客吃上了“旅游饭”。
婺源县的篁岭村更是将“晒秋”景观延伸为四季晒,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这一独特的景观。2023年,篁岭还入选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“最佳旅游乡村”名单。
为了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县,婺源县还深入实施“旅游+”“+旅游”战略,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。他们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,构建“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”统筹发展新格局;持续发展油菜花、皇菊等特色产业,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。
在茶产业发展方面,婺源县围绕打造“百亿元级茶产业”的远景目标,积极推进生态茶业价值转化,加强“婺源绿茶”标准体系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,全力提升全产业链整体效益和核心竞争力。
总之,婺源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务实行动,正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。
未经书面许可,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。

上一篇文章
下一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