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天色刚泛起鱼肚白,江西上饶四十八镇的五府山站检票口前,早已排起了蜿蜒的长队。当地村民们肩头扛着被褥,手中提着装满换洗衣物的编织袋,眼神中满是期待,准备搭乘开往福建武夷山的 D2325 次列车。又到了武夷山一年中最为繁忙的采茶季,仅需 17 分钟,他们就能抵达目的地,随后会被等候在站外的专车接往不同茶厂,开启为期数十天的采茶劳作。
五府山站是全国最小的高铁站之一,总面积不过 2000 多平方米,候车大厅最多容纳 400 人。然而在今年采茶高峰期,这里单日客流量逼近 400 人次,足足是平日的 5 倍有余。这座小巧的车站,俨然成为连接赣闽两地、承载村民增收希望的重要枢纽。
63 岁的吴世江是这支采茶大军的一员。他皮肤被岁月晒得黝黑,眼角的皱纹里仿佛藏着无数故事,可眼中闪烁的光芒,透露出对生活的无限热忱。这已经是他第四次乘坐高铁前往武夷山采茶。“在武夷山干不到二十天,就能挣三四千块钱,比守着家里的几亩薄田强太多了!” 吴世江语气中满是兴奋,“以前包车去采茶,一个人得花一百块,一路上还得辗转好几趟车,折腾一整天才能到。现在坐高铁,十几块钱就搞定,又快又省钱!” 过去,吴世江靠着在村里开农用车、务农维持生计,如今高铁让他找到了增收的新途径。
和吴世江一样,许多村民都在采茶季往返于赣闽两地。35 岁的何海珍是一名炒茶工,身材娇小的她,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坚韧。“我家孩子还不到四岁,老公常年在外打工。虽然炒茶累得腰酸背痛,但每天能有两三百元收入,这可是家里重要的开支保障。” 说起孩子,何海珍的眼神瞬间变得温柔,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,她甘愿在茶厂的灶台前辛苦劳作。
来自上泸镇的林新富,在过去十多年间,一直负责组织采茶工。他见证了两地交通从落后到便捷的巨大转变。“以前包车去采茶,人员分散,管理起来特别困难,一路上耽误不少时间。” 林新富回忆道,“自从高铁开通,大家从五府山站统一出发,不仅准时,还节省了不少成本,现在组织采茶轻松多了!” 截至 5 月 6 日,经他组织前往武夷山新村镇茶厂的村民,已经接近 200 人,D2325 次列车也成了他心中无可替代的 “黄金班次”。

对于武夷山的茶厂来说,高铁带来的改变同样意义重大。“岩茶讲究‘开面采’,采摘期集中在四五月份,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鲜叶采摘。以前招工特别难,采摘不及时,茶叶质量就会大打折扣。” 福建武夷山某茶厂负责人何一心望着漫山遍野的茶树感慨道。合福高铁开通后,如同为当地茶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,大量采茶工得以快速抵达,保障了茶叶采摘的时效性。
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游客也选择乘坐高铁,来到武夷山体验采茶、制茶、品茶的全过程。在青翠的茶山上,游客们背着小竹篓,在茶农的耐心指导下,小心翼翼地采摘鲜嫩的茶叶;在弥漫着茶香的制茶坊里,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茶农熟练地进行杀青、揉捻、干燥等工序,感受传统制茶工艺的独特魅力;在雅致的茶室中,茶艺师一边冲泡香醇的武夷岩茶,一边讲述着茶文化的悠久历史,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,置身于古代的茶马古道。
为了给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,武夷山北站不仅精心为外地游客准备了当地旅游景区和美食攻略,还积极与公交部门协调,安排免费公交车接送旅客往返市区和景区,进一步完善了公铁接驳体系。
五府山站虽小,但功能齐全。它因背靠五府山国家森林公园而得名,地处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四十八镇。这里自然风光秀美,空气清新宜人,是中华蜜蜂的发源地。然而在过去,受交通条件限制,当地经济发展缓慢,曾是重点扶贫地区。自 2015 年合福高铁通车后,四十八镇在高铁站周边开发了城镇新区,依托当地资源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。
“以前交通不便,就算我们的蜂蜜品质再好,也很难卖出去。现在坐高铁两个小时,上海的游客就能到村里尝鲜。” 四十八镇镇长胡亮说道,“如今村里热闹非凡,到处都是游客的欢声笑语。” 曾经闭塞的小山村,借着高铁的东风,盘活了当地资源。平整宽阔的村道、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、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,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。
离五府山站不远的蜜蜂谷,如今成了热门旅游景点。走进这里,仿佛踏入世外桃源:漫山遍野的野花争奇斗艳,成群的蜜蜂在花丛间穿梭忙碌,发出阵阵 “嗡嗡” 声。游客们可以亲自体验蜂蜜采集过程,品尝香甜的新鲜蜂蜜,还能学习蜂蜜养生知识。高铁的开通,不仅让当地旅游产业蒸蒸日上,也让蜂农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蜂农老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:“以前卖蜂蜜,只能等小商贩来收购,价格低还不稳定。现在有了高铁,游客直接到家里来买,蜂蜜根本不愁销路,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几倍!”
高铁的飞驰,不仅缩短了地域间的距离,更打破了城乡之间的隔阂,串联起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希望。在赣闽边界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高铁正以强大的动能,书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,让村民们的生活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在时代的春风中徐徐铺展。
未经书面许可,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。

上一篇文章
下一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