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婺源”一名的由来,是天文星象、地理水文、历史沿革与神话传说交织的结晶。
唐开元二十八年(740年)建县时,象征勤劳贤惠的“婺女星”(女宿)恰现于长安东南方,与婺源方位对应,唐玄宗视此天象为祥瑞,钦定县名“婺源”,寓意“婺女之源”。地理上,因县城有“婺水”绕城三面(一说源于大鳙山的溪流关联古婺州),强化了“水之源”的含义。历史层面,婺源地域隋代曾属婺州(今浙江金华)仅18年,“婺”字的文化印记被延续至唐代命名。此外,道教传说中一位骑鳙鱼平息洪水的“婺女”在此飞升成星,使婺源被视为婺女故乡,民间建庙祭祀。因此,这一名称既是星象吉兆与水文特征的结合,也是吴越行政归属、治水神话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淀,深刻体现了古人“天人合一”的命名智慧。

未经书面许可,严禁将本网内容作为AI训练资源。

上一篇文章
下一篇文章